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商检局关于下发《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条件(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8:32:07  浏览:80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商检局关于下发《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条件(试行)的通知》

国家商检局


国家商检局关于下发《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条件(试行)的通知》


      (国检检(1991)231号 一九九一年九月六日)

 

各直属商检局:

  现将《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条件(试行)》发给你们,做为对申请免验商品的生产企业考核的具体条件。在试行中遇有问题或需要补充、完善的意见,及时报国家商检局。

  附件: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条件(试行)

 

附件:

          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条件(试行)

 

  说明:

  一、本条件是根据《进出口商品免验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制定,是对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的具体化。

  二、对免验商品生产企业的综合考核按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厂人员素质、文明生产等五个方面进行检查、评分,五个方面满分为500分,各小项标准分数扣完为止,不给负分。

  三、对免验商品生产企业的考核,总评分需达到470分以上且在各大项目条款均达到合格时,方可确认考核合格。

  四、本条件系用于对免验商品生产企业综合考核,对不同的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时,可结合商品的特点进行补充、增改。

 

       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评分条件(满分:500分)

 

  一、技术管理(基本分100,合格分90)

-------------------------------------

序|考核项目|   考 核 标 准  | 评 分 方 法|基本分|实得|备

号|    |            |        |   |分 |注

-------------------------------------

 |    |(1)有无以厂领导负责的|无领导,无措施 | 10 |  |

 |    |技术管理网络体系,从技 |扣10分,缺少环|   |  |

 |    |术上确保产品质量的措施 |节每项扣2分  |   |  |

 |    |------------------------------

 |技术管理|(2)是否建立了各级技术|未建立扣5分, | 5 |  |

 |机构及管|人员的技术责任制    |不健全每发现一 |   |  |

 |理制度 |            |项扣1分    |   |  |

 |    |------------------------------

1|    |(3)有无完整的各工序的|不完整缺一项扣 | 5 |  |

 |    |工艺流程及工艺设备、操 |1分      |   |  |

 |    |作各方面的技术指导文  |        |   |  |

 |    |件           |        |   |  |

 |    |------------------------------

 |    |(4)有无工艺纪律检查记|无检查纪录扣5 | 5 |  |

 |    |录           |分,缺项每一处 |   |  |

 |    |            |扣1分     |   |  |-------------------------------------

 |    |(1)有无编制产品设计、|未编制扣5分, | 5 |  |

 |    |生产、管理、检测所需的 |不健全缺一项扣 |   |  |

 |    |各类标准目录      |1分      |   |  |

 |    |------------------------------

 |技术标准|(2)产品从原料到成品所|每缺一种标准或 | 15 |  |

 |文件  |使用的现行标准、协议、 |依据扣10分  |   |  |

 |    |标样、合同文件等是否齐 |        |   |  |

 |    |全           |        |   |  |

 |    |------------------------------

2|    |(3)产品企业标准、检验|缺少审批手续, | 10 |  |

 |    |依据的审批签字手续是否 |每一次扣5分, |   |  |

 |    |齐全,内容及编写方式是 |内容不符合规定 |   |  |

 |    |否符合规定       |每一项扣2分  |   |  |

 |    |------------------------------

 |    |(4)现行标准和检验依据|有一处不符合扣 | 10 |  |

 |    |是否符合出口合同和有关 |5分      |   |  |

 |    |标准          |        |   |  |-------------------------------------

 |    |(1)任意抽5份生产设 |每残缺一张扣2 | 10 |  |

 |    |计、工艺文件,检查完整 |分       |   |  |

 |产品设 |性           |        |   |  |

 |计、工艺|------------------------------

 |文件的完|(2)任意抽5生产设计、|每残缺一张扣2 | 10 |  |

3|整性、统|工艺文件,检查统一性  |分       |   |  |

 |一性和正|------------------------------

 |确性  |(3)任意抽5份生产设 |技术上每出现一 | 15 |  |

 |    |计、工艺文件,检查技术 |处差错或审批手 |   |  |

 |    |上有无错误、更改、审批 |续不齐全,每项 |   |  |

 |    |手续是否齐全      |扣5分     |   |  |-------------------------------------

 

  二、生产管理(基本分130分,合格分120分)

-------------------------------------

序|考核项目|   考 核 标 准  | 评 分 方 法|基本分|实得|备

号|    |            |        |   |分 |注

-------------------------------------

 |    |(1)是否有完整的生产管|未有体系和制度 | 10 |  |

 |    |理体系和指挥调度管理制 |的扣10分,不完|   |  |

 |    |度,执行情况如何    |整或执行不力扣 |   |  |

 |    |            |5分      |   |  |

 |生产管理|            |        |   |  |

 |机构和管|------------------------------

 |理制度 |(2)出口产品是否均衡生|未做到均衡生产 | 10 |  |

 |    |产           |的酌情扣分,最 |   |  |

1|    |            |少扣5分    |   |  |

 |    |------------------------------

 |    |(3)有无从原辅料入库到|无制度扣10分,| 10 |  |

 |    |成品出库各生产阶段的生 |不健全缺一项扣 |   |  |

 |    |产管理制度       |2分      |   |  |-------------------------------------

 |    |(1)是否建立了设备管理|无制度不能满足 | 10 |  |

 |    |及保养制度,生产设备能 |生产扣10分,不|   |  |

 |生产设备|够满足产品技术质量要  |健全缺一项扣2 |   |  |

 |    |求           |分       |   |  |

2|    |------------------------------

 |    |(2)生产设备的技术资 |无资料、档案、 | 10 |  |

 |    |料、档案、台账是否齐  |台账的扣10分,|   |  |

 |    |全           |不齐全缺一项扣 |   |  |

 |    |            |5分      |   |  |-------------------------------------

 |    |(3)有无工厂设备自查和|无档案扣10分,| 10 |  |

 |    |上级检查的档案资料   |记录不全的缺一 |   |  |

 |    |            |项扣2分    |   |  |-------------------------------------

 |    |(1)有无工装(专用工具|无制度扣10分,| 10 |  |

 |    |)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执行不力的酌情 |   |  |

 |工艺设备|            |扣分      |   |  |

 |    |------------------------------

3|    |(2)生产过程中,主要工|每缺一种扣2分 | 10 |  |

 |    |序的加工工艺装备(专用 |        |   |  |

 |    |器材)是否齐全良好   |        |   |  |

 |    |------------------------------

 |    |(3)主要设备的工装(辅|缺一种扣2分  | 10 |  |

 |    |机和专用工具)是否准确 |        |   |  |

 |    |完好          |        |   |  |-------------------------------------

4|检测器具|(1)检测手段是否齐全。|缺项扣2分   | 10 |  |

 |    |------------------------------

 |    |(2)计量管理制度及执 |无制度扣10分,| 10 |  |

 |    |行情况         |执行不力的扣3 |   |  |

 |    |            |分       |   |  |

 |    |------------------------------

 |    |(3)器具是否完好和准 |缺项或不准确每 | 10 |  |

 |    |确           |一项扣5分   |   |  |

 |    |------------------------------

 |    |(4)计量器具是否符合 |无证使用或不符 | 10 |  |

 |    |标准,有无计量标志   |标准,仪器扣10|   |  |

 |    |            |分,器具扣5分 |   |  |-------------------------------------

 

  三、质量管理(基本分140分,合格分130分)

-------------------------------------

序|考核项目|   考 核 标 准  | 评 分 方 法|基本分|实得|备

号|    |            |        |   |分 |注

-------------------------------------

1|组织机构|(1)是否建立了以厂领 |未建立以厂领导 | 10 |  |

 |    |导负责的全面质量管理机 |负责机构的扣10|   |  |

 |    |构和配备了专职的质量管 |分,厂领导关心 |   |  |

 |    |理人员         |少或工作未开展 |   |  |

 |    |            |扣5分,未配备 |   |  |

 |    |            |专职质量管理人 |   |  |

 |    |            |员扣10分   |   |  |-------------------------------------

 |    |(2)是否建立厂级、车 |未建立扣10分,| 10 |  |

 |    |间(科室)、班组三级质 |开展工作不力5 |   |  |

 |    |量管理网,并能提供质量 |分。      |   |  |

 |    |管理组织系统框图    |        |   |  |

 |    |------------------------------

 |    |(3)专职检验员是否由 |专职检验员不由 | 5 |  |

 |    |厂检部门集中领导,并有 |厂检部门领导扣 |   |  |

 |    |考核制度及考核上岗证  |5分,没有考核 |   |  |

 |    |            |制度及上岗证扣 |   |  |

 |    |            |2分。     |   |  |

 |    |------------------------------

 |    |(4)厂领导是否定期召 |查看会议记录, | 5 |  |

 |    |开质量工作会议和质量例 |厂领导不关心的 |   |  |

 |    |会,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扣5分,没有分 |   |  |

 |    |问题有分析、检查及改进 |析、检查、改进 |   |  |

 |    |措施          |措施的,缺一项 |   |  |

 |    |            |扣2分。    |   |  |

 |    |------------------------------

 |    |(5)应建立经商检培训 |未建立扣5分。 | 5 |  |

 |    |过并按商检局有关规定对 |        |   |  |

 |    |产品进行出厂检验的商检 |        |   |  |

 |    |小组或认可检验员,由厂 |        |   |  |

 |    |领导直接领导      |        |   |  |-------------------------------------

 |    |(1)工厂是否根据出口 |未根据需要制定 | 5 |  |

 |    |需要或行业的要求,制定 |标准和措施的扣 |   |  |

 |    |并执行了内控质量标准和 |5分,缺少项目 |   |  |

 |    |保证措施        |每项扣2分。  |   |  |

 |    |------------------------------

2|产品质量|(2)优质产品、一等品 |抽查内控标准, | 5 |  |

 |指标  |应执行高于现行标准的内 |部分内容与有关 |   |  |

 |    |控质量指标       |标准对照,低于 |   |  |

 |    |            |现行标准扣5分 |   |  |

 |    |------------------------------

 |    |(3)质量指标与保证措 |未落实、无制度 | 5 |  |

 |    |施是否落实到部门、班组 |扣5分,执行不 |   |  |

 |    |和个人,有无检查考核制 |力扣2分。   |   |  |

 |    |度           |        |   |  |-------------------------------------

 |    |(4)工厂是否根据具体 |无计划,无措施 | 5 |  |

 |    |情况制定了质量改进、升 |扣5分。    |   |  |

 |    |级创优的措施计划。   |        |   |  |-------------------------------------

 |    |(1)对进厂的原辅材料 |无制度扣5分, | 5 |  |

 |    |是否有质量把关制度。  |执行不力扣2分 |   |  |

 |    |------------------------------

 |    |(2)按产品特性,在影 |未建立、无制度 | 5 |  |

 |    |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是 |扣5分,制度不 |   |  |

 |    |否建立了质量控制点,并 |全每项扣2分。 |   |  |

 |    |有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        |   |  |

 |    |------------------------------

 |    |(3)联营厂、外协加工 |没有执行的扣5 | 5 |  |

 |    |厂要执行主导厂的内控质 |分       |   |  |

 |    |量指标和保证措施。   |        |   |  |

 |    |------------------------------

 |    |(4)对于联营厂、外协 |无制度扣5分, | 5 |  |

 |    |加工厂的产品质量保证有 |执行不力扣2分 |   |  |

 |    |无管理制度,制度执行情 |        |   |  |

 |    |况。          |        |   |  |

 |    |------------------------------

 |    |(5)检查、检验制度是 |查看主要生产环 | 5 |  |

 |    |否齐全,贯彻是否有力, |节的检验制度, |   |  |

3|产品质量|不合格品有无标志、隔  |不齐全的每项扣 |   |  |

 |控制  |离,与合格品有无混淆现 |2分,发现等级 |   |  |

 |    |象。          |混淆一次扣2分 |   |  |

 |    |------------------------------

 |    |(6)检查工厂奖励制度 |没有体现的扣10| 10|  |

 |    |是否体现了质量第一的方 |分,执行不认真 |   |  |

 |    |针,是否把提高产品质量 |的扣5分。   |   |  |

 |    |和改善质量管理做为重要 |        |   |  |

 |    |奖励条件。       |        |   |  |

 |    |------------------------------

 |    |(7)是否建立了产品质 |查看各种原始记 | 5 |  |

 |    |量档案(包括各种原始记 |录、各种报告, |   |  |

 |    |录,运行记录,合格证, |发现缺项或不全 |   |  |

 |    |试验报告等),档案是否 |的每一项扣1  |   |  |

 |    |齐全、准确,是否建立了 |分,无档案的扣 |   |  |

 |    |质量信息管理制度和分  |5分      |   |  |

 |    |析、反馈制度。     |        |   |  |-------------------------------------

 |    |(1)是否有能保证产品 |无制度、无规程 | 5 |  |

 |    |质量的检验制度和检验规 |扣5分。    |   |  |

 |    |程。          |        |   |  |

 |    |------------------------------

 |    |(2)是否有保证质量的 |无制度扣5分, | 5 |  |

 |    |理化试验、工艺试验和产 |未对试验和故障 |   |  |

 |    |品型式试验的管理制度, |进行分析的每次 |   |  |

 |    |并认真进行试验和故障分 |扣2分。    |   |  |

 |    |析。          |        |   |  |

 |    |------------------------------

 |    |(3)是否有各项必要的 |无方法、规程的 | 5 |  |

 |    |试验操作方法和试验规  |扣5分,缺项每 |   |  |

4|产品的检|程。          |项扣2分。   |   |  |

 |验与测试|------------------------------

 |    |(4)是否严格按照要求 |未严格按要求测 | 10 |  |

 |    |的方法与程序进行测试; |试、无规定的扣 |   |  |

 |    |采用非标准试验方法与程 |10分;测试中发|   |  |

 |    |序的应有编制的文件,对 |现问题未处理项 |   |  |

 |    |测量有效数字、测量数据 |扣2分。    |   |  |

 |    |的校对以及试验中断或发 |        |   |  |

 |    |生意外事故的处置有无明 |        |   |  |

 |    |确规定。        |        |   |  |

 |    |------------------------------

 |    |(5)检测人员是否熟悉 |检测人员不熟悉 | 5 |  |

 |    |产品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 |标准和方法的扣 |   |  |

 |    |法。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 |5分,技术人员 |   |  |

 |    |50%。        |未达到比例扣2 |   |  |

 |    |            |分。      |   |  |-------------------------------------

 |    |抽取有代表性的产品按有 |不合格品超过有 | 15 |  |

 |    |关标准规定进行检验。  |关标准规定的扣 |   |  |

 |    |            |15分;有不合格|   |  |

5|产品质量|            |品未超过规定按 |   |  |

 |    |            |比例扣分。   |   |  |-------------------------------------

 

  四、工厂人员素质(基本分70分,合格分60分)

-------------------------------------

序|考核项目|  考 核 标 准   |评 分 方 法 |基本分|实得|备

号|    |            |        |   |分 |注

-------------------------------------

1|领导人员|领导干部是否熟悉工厂概 |抽厂级领导和车 | 15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建设银行业务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


关于印发《建设银行业务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0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
为了进一步适应金融体制改革和建设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总行对现行的业务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改。现将修改后的《建设银行业务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组织所属认真贯彻执行,现就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业务资金管理工作是我行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任务较重。因此,各级行要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并为资金管理部门应用微机创造条件,从而进一步强化业务资金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本办法规定联行汇差及汇出汇款资金实行分级管理,逐级清算的原则。鉴于目前尚未设置“省辖汇出汇款”会计科目,因此,凡办理省辖联行业务的分行,其汇出汇款资金暂按“汇出汇款”科目余额折半清算。即。汇出汇款资金一半留给分行,由分行预拨给辖内汇票承兑行;另一半上交总行,由总行预拨跨省、区的承兑行。
三、本办法中的存、借差资金额度是指往年累计存(借)差资金、累计上交或返还的重点建设资金净额(包括承包资金)之和扣除1988年以来总行累计拨付的自有资金后的资金差额。
四、为使各行正确执行调拨资金利率,特对现行调拨资金利率说明如下:
1、存差行的利率:计划内上交的资金月利率为7·2‰;超计划上交的资金(指存差行超过存差资金额度而上交的资金)月利率为6·6‰;占用总行的资金(指未交存差资金,反而借用总行的资金)月利率为7·2‰。
2、借差行的利率:计划内借用资金、超计划借用资金(指借差行超过借差资金额度而借用的资金)、上交的资金(指未用借差资金额度,反而上交总行的资金)月利率均为6·6‰。
3、临时借款实行浮动利率,即根据资金供需情况,参考调拨资金、资金市场利率确定。
五、本办法自1991年1月1日起执行。各行应将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及时报告总行。

附:建设银行业务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调控职能,保证计划内重点建设和正常营运资金的合理需要,灵活调度,组织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银行业务资金管理的范围包括财政资金、信贷资金、清算资金及其它资金。
第三条 业务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统一计划、分别管理、统筹调度、相互融通、讲究效益。统一计划,即全行各项业务资金的收支必须纳入资金调拨计划;分别管理,即对不同渠道的资金实行分别管理;统筹调度,即对各渠道的资金统一安排,合理调度;相互融通,即在金融机构之间拆借资金,调剂资金余缺;讲究效益,即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讲究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益。

第二章 业务资金分项管理原则
第四条 财政资金。指中央和地方财政交由建设银行经办的预算资金、委托贷款基金,以及财政性存款。
一、财政预算资金实行先拨后用,存大于支,保证支付的原则。各级承办财政拨、贷款的行,必须按照基建支出预算和用款进度,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请领资金。预算拨、贷款支出应控制在财政拨存的资金数额内,不得透支。
二、财政委托贷款基金实行先存后贷,以存定贷的原则。委托贷款余额必须控制在委托贷款基金数额内。
三、财政性存款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 信贷资金。指以信用等方式筹集和分配的货币资金。
一、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差额实行计划管理、差额调拨的原则。计划管理是指各级行按计划应上交的资金,必须足额上交;按计划应由上级行调拨的资金,必须及时下拨。差额调拨是指按照存、借差资金额度进行调拨。
二、自有资金是我行的信贷基金。分别存入各行帐户内,实行只进不出,不得自行冲减的原则。特殊情况必须冲减时,应按照管理权限,报总、分行资金管理部门审批。
三、委托贷款基金结余是指企业单位委托我行发放贷款的基金结余。委托贷款基金坚持来源正当,符合规定,先存后贷,以存定贷的原则。委托贷款余额必须控制在委托贷款基金数额之内。
四、各行发行金融债券应按上级行核定的计划实施,其资金必须纳入信贷计划,统一平衡。
第六条 清算资金。指联行汇差和汇出汇款资金。实行分级管理,逐级清算的原则。每旬末,全国联行汇差及汇出汇款资金由总行清算;省辖联行汇差及汇出汇款资金由各省、自治区分行清算。联行往来轧差为付方余额的由上级行通过调拨资金拨付;联行往来轧差为收方余额的和汇出汇款资金由上级行在调拨资金中抵扣或由下级行上交。各级行不得占用联行汇差和汇出汇款资金发放贷款。
第七条 其它资金。指未列入上述范围而参与全行运营的资金,各行必须加强管理,在保证正常运用的前提下,做到合理地参与全行资金周转。

第三章 业务资金的调度与融通
第八条 建设银行的业务资金调拨实行“划分范围,分级负责,灵活调度,提高效益”的原则。
一、划分范围。根据资金的管理权限,划分总、分行(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下同)的业务资金供应范围。总行供应的范围是:
1、中央财政拨、贷款资金。包括中央预算拨款、中央预算基建贷款、国家投资公司基建基金委托贷款和特种拨改贷等资金。
2、其它贷款资金。包括中央基建设备储备贷款、中央基建临时贷款、煤代油基建贷款、清理拖欠设备贷款、中央委托贷款(不包括委托贷款基金在经办行的中央委托贷款)和国家投资公司其它委托贷款等资金。
3、全国联行往来轧差后为付方余额的资金。
分行及分行以下行处供应资金的范围,由各行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自行确定。
二、分级负责。各级行在各自的资金供应范围内,搞好资金的匡算和预测工作,积极组织资金;认真做好计划调度,保证按计划上交资金,调节资金流向,努力做到头寸存量合理适度。
三、灵活调度。根据辖内各行资金余缺情况,采用多种调拨方式,抽多补少,综合平衡,统筹运用,灵活调度。
四、提高效益。各级行要加速资金周转,减少不合理占用和在途资金,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益。
第九条 业务资金实行计划调拨。各级行要按旬编报业务资金调拨计划。
一、编制依据。各行应根据存、借差资金额度和旬末有关会计科目余额,结合拨(贷)款用款进度、联行汇差及汇出汇款资金,预计的本旬头寸增减变化情况等资料进行编制。
二、编制方法。各行应按上级行规定的计划项目和内容(附式一)自下而上逐级编报。计划必须如实编报,不得虚报冒领资金。
三、编报时间。分行编制的调拨资金计划应于旬后四日内报到总行,地(市)级支行应于旬后二日内报到分行,县级行应于旬后一日内报到管辖行(节假日不顺延)。上报方式可采用电话(传真)、电报形式。如遇上报数字变化,应于报出计划一日内上报更正。在执行过程中,如需退回资金,应征得上级行同意后,再行划款。
第十条 业务资金调拨。
采取自下而上申请,自上而下逐级调拨。一般采取“先预拨、后补拨”的办法。调拨资金时,由资金管理部门填制“建设银行调拨资金通知单”(附式二)一式两联,盖章后自留一联,另一联转会计部门。
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在途,有条件的分行在辖内可以采取以下调拨方式:
(一)横向调拨。即上级行根据所属行资金头寸情况,通知一个所属行将资金直接汇划给另一个所属行。调出行在汇出资金后,填制“建设银行横向调拨资金通知单”(附式三)一式六联。盖章后一联自留,一联转会计部门划款,其余四联分别寄上级行和调入行资金管理部门各两联。
各行资金管理部门审查盖章后一联转会计部门。上级行减少调出行的调拨资金,增加调入行的调拨资金。
(二)越级调拨。即上级行在调拨资金时,将资金越过一级直接调给经办行。上级行实行越级调拨时,由资金管理部门签发“建设银行越级调拨资金通知单”(附式四)一式六联,盖章后,两联自留,其余四联分别寄经办行及其管辖行资金管理部门各两联。各行资金管理部门将其中一联转本行会计部门记帐。管辖行增加由上级行调拨资金,同时增加对经办行的调拨资金;经办行增加由管辖行调拨资金。
(三)转帐调拨。即上级行根据资金调度需要,用转帐的方式对下级行调拨资金。转帐时,由上级行资金管理部门填制“建设银行转帐调拨资金通知单”(附式五)一式六联,盖章后,两联自留,两联送会计部门转帐;两联寄下级行资金管理部门,其中一联转会计部门。
第十一条 临时借款。指建设银行系统内因资金临时不足和特定用途而发生的一种短期借用资金。借款行提出书面申请报上级行审批后,由上级行资金管理部门填制“建设银行临时借款通知单”(附式六)一式四联,盖章后,一联自留,一联转会计部门记帐划款;两联寄借款行资金管理部门,其中一联转会计部门。
临时借款期限一般不超过四个月,借款利率、结息时间由上级行确定。临时借款必须按期归还,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归还的,必须提前十天向上级行申请展期。逾期不还的,由上级行按逾期额,加收利息。
第十二条 拆借资金。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短期资金的行为。拆借资金实行自主自愿、平等互利、恪守信用、短期融通的原则。拆借资金的数量、期限、利率、用途按人民银行的规定办理。拆出、拆入和归还资金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汇款,不得通过联行划款。
第十三条 为了平衡资金余缺,上级行可以调用下级行的资金。下级行接到上级行的交款通知(附式七),必须按期汇交资金。逾期不交的,按调拨资金利率上浮50%加收迟交费,由上级行扣收。
第十四条 为保证全行资金正常运转,各级行对联行汇差、汇出汇款及按计划应上交的资金,必须按时清算,及时上交。任意多占或长期多占资金的,上级行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加罚利息、扣调或停调资金、扣减贷款规模等,情节严重的,要追究行领导责任。
第十五条 上、下级行要定期核对调拨资金、临时借款、累计存(借)差资金额度以及相互占用的资金。如有不符,要及时查对。

第四章 调拨资金清算及利息结算
第十六条 调拨资金的年度清算,统一由上至下进行,而且上下级行必须同时点、同口径、同额度、分层次完成,不得跨月。即上级行编妥会计决算后,由资金管理部门填制“调拨资金清算通知单”(附式八)一式两联,经资金管理部门和会计部门盖章后,寄下级行资金管理部门,其中一联转会计部门转帐。
总行对分行清算范围包括:中央预算基建拨款支出、中央地质勘探拨款支出、联行往来资金。
分行对地方预算基本建设、地质勘探等项拨款支出及省辖联行往来资金的清算可比照上述要求办理。
贷款资金不办理清算。
第十七条 调拨资金和临时借款利息结算。
一、业务资金调拨中属于上级行供应资金范围的部分不计息;超过上级行供应范围的部分和信贷资金,按上级行规定的利率和计算方法计息。
二、调拨资金利息由下而上按旬计算,一年分四期结算。即上年的十二月至本年二月,三月至五月,六月至八月,九月至十一月。
三、总、分行之间的调拨资金利息结算,由分行填制“调拨资金利息计算表”(附式九)后,上报总行一份,并于三、六、九、十二月二十日之前结清利息。
四、总行收到分行划(寄)来的利息和“调拨资金利息计算表”,应先行记帐,然后根据资金平衡表及有关资料进行审核。如有不符,由总行办理调整利息手续。
五、临时借款按日积数计息。计息起止日期为:自借出行汇出之日起至还款行划出款之日止。
六、分行对所属行的利息结算方法及划息时间由分行确定,但必须在每季终了前逐级办理完毕,以便全面反映各行的财务成果。

第五章 业务资金管理工作的组织及职责
第十八条 业务资金管理工作是一项全行性的工作,各级行必须加强领导,分行及分行以下的行处要成立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其成员由各有关业务部门领导组成,并由一位行长分管负责。其职能是定期对资金管理全过程进行研究指导,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资金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资金管理工作要有相应的机构办理。总行在计划部设资金处,各分行设资金管理部门,配置3至5人;地(市)级支行配备2至3名专职资金管理人员;县级行可配备1名专职人员。各级行资金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
第二十条 资金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各级行的资金管理部门应按照业务资金管理办法开展工作。
一、做好基础工作。要记好有关台帐,主要有:领(借)资金、资金调拨、资金头寸、融通资金、临时借款、自有资金、累计存(借)差资金额度。注意积累历史资料,摸索资金运动规律。
二、根据会计部门和业务部门提供的情况资料,负责审查、汇总、编报业务资金调拨计划。
三、加强资金分析与预测,随时掌握全行资金动态和资金余缺情况,搞好资金平衡调度与融通,保证资金供应,减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定期向本行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提供资金信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措施。
五、管辖行要定期向下反馈资金动态与信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业务培训与指导,帮助辖内行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十一条 会计部门要及时向资金管理部门,提供人民银行往来存款户余额、资金平衡表(或软盘)、会计电旬报,以及调拨资金、临时借款、拆借资金等业务资金收帐通知。根据资金管理部门提供的调拨资金、临时借款、拆借资金和调拨资金年度清算等数据办理记帐、划款手续;如遇大额联行划款或解付,应及时通知资金管理部门。
第二十二条 计划部门要及时向资金管理部门提供信贷收支(差额)计划、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三条 为了综合平衡和调拨资金的需要,拨(贷)贷、建经、筹资等部门应提供年度投资计划,已下达的拨款限额、贷款指标,以及贷款回收、大额存款、债券到期资金落实情况、用款信息等。
第二十四条 各级行资金管理部门要做好资金分析工作。下级行要定期向上级行报送资金分析报告。分行每季要写出有内容、有重点、有分析、有典型的资金分析报告,于季末十五日内报送总行。报告的主要内容有:(1)本期资金状况及资金变化原因;(2)资金供应到位情况(突出重点项目);(3)资金使用效益,包括灵活调度,减少在途,积极融资,压缩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4)存、借差资金额度完成情况和资金预测;(5)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二十五条 为了促进资金管理工作,各级行对业务资金调拨计划的编报和资金营运效益及分析报告水平应定期进行考核。总行对分行将不定期进行抽查和考评。分行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属行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1991年1月1日起实行。总行1986年11月4日印发的《建设银行业务资金管理和调拨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行,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附式: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业务资金调拨计划表
年 月 日 单位:万元
┌─────────────────────────┬──┬───┬──┐
│ │电报│ │ │
│ 项 目 │代号│金 额 │备注│
├─────────────────────────┼──┼───┼──┤
│(一)上旬止已调资金 │ │ │电报│
├─────────────────────────┼──┼───┤代号│
│ 上旬止总行供应范围内的资金[(二)+(三)+(四)] │ × │ │栏有│
├─────────────────────────┼──┼───┤"×"│
│(二)上旬止总行供应的拨(贷)款实际支用额 │ │ │号的│
├─────────────────────────┼──┼───┤不上│
│(三)上旬止应调入(+)或调出(-)联行汇差资金 │ │ │报. │
├─────────────────────────┼──┼───┤ │
│(四)上旬止应调出(-)汇出汇款资金 │ │ │ │
├─────────────────────────┼──┼───┤ │
│(五)上旬止总行多供应分行资金[(一)-(二)-(三)-(四)] │ × │ │ │
├─────────────────────────┼──┼───┤ │
│(六)上旬止总行少供应分行资金[(二)+(三)+(四)-(一)] │ × │ │ │
├─────────────────────────┼──┼───┤ │
│(七)本期止累计存(-)借(+)差资金额度 │ │ │ │
├─────────────────────────┼──┼───┤ │
│(八)上旬止借差行超计划借用资金 │ │ │ │
│ [(一)-(二)-(三)-(四)-(七)] │× │ │ │
├─────────────────────────┼──┼───┤ │
│(九)上旬止借差行超计划上交资金 │× │ │ │
│ [(二)+(三)+(四)-(一)+(七)] │ │ │ │
├─────────────────────────┼──┼───┤ │
│(十)预计本旬总行供应资金的支用额 │ │ │ │
├─────────────────────────┼──┼───┤ │
│(十一)预计本旬借用(+)或上交(-)信贷资金 │ │ │ │
├─────────────────────────┼──┼───┤ │
│(十二)本旬申请(+)或上交(-)资金合计 │ │ │ │
├─────────────────────────┼──┼───┤ │
│(十三)预计下一旬申请(+)或上交(-)资金 │ │ │ │
├─────────────────────────┼──┼───┼──┤
│ 补 充 资 料 │ │ │ │
├─────────────────────────┼──┼───┤ │
│(一)上旬止人行往来存款 │ │ │ │
├─────────────────────────┼──┼───┤ │
│(二)上旬止同业往来 │ │ │ │
├─────────────────────────┼──┼───┤ │
│(三)上旬止库存现金 │ │ │ │
├─────────────────────────┼──┼───┤ │
│(四)上旬止借入人民银行年度性借款 │ │ │ │
├─────────────────────────┼──┼───┤ │
│(五)上旬止借入人民银行季节性,日拆性借款 │ │ │ │
├─────────────────────────┼──┼───┤ │
│(六)上旬止拆入资金 │ │ │ │
├─────────────────────────┼──┼───┤ │
│(七)上旬止拆出资金 │ │ │ │
└─────────────────────────┴──┴───┴──┘
负责人: 经办人:
附式一(附表):业务资金调拨计划编制说明
───────────┬───────────────────────────────────
计划项目 │ 计算依据和计算方法
───────────┼───────────────────────────────────
(一)上旬止已调资金 │521调拨资金--总行业务资金户
───────────┼───────────────────────────────────
上旬止总行供应范围内 │"(二)上旬止总行供应的拨(贷)款实际支用额"+"(三)上旬止应调入
的资金[(二)+(三)+(四)]│(+)或调出(-)联行汇差资金"+"(四)上旬止应调出(一)汇出汇款资金"
───────────┼───────────────────────────────────
(二)上旬止总行供应的 │102核定中央基建限额存款限额-103中央基建限额存款+104核定中央地质
拨(贷)款实际支用额 │勘探限额-105中央地质勘探限额存款+106核定中央预付下年度限额-107中央预付
│下年度限额存款+108中央上年度拨款支出+112核定中央专项限额-113中央专项限
│额存款+431中央预算基建贷款基金(付方余额)+432中央预算基建贷款
│+466国家基建基金投资公司贷款(总行填)+468国家基建基金部门贷款
│+408中央基建设备储备贷款+434中央基建临时贷款+436清理拖欠设备
│贷款+438煤代油基建贷款+452中央委托贷款-451中央委托贷款基金
│+460国家投资公司基建基金委托贷款+470国家投资公司其他委托贷款
│+474特种拨改贷+602垫付基建贷款利息科目中的"026中央垫付基建
│贷款利息户".
───────────┼───────────────────────────────────
(三)上旬止应调入(+)或 │525上年联行往来(付方余额)+531联行往帐(付方余额)+533联行来帐
调出(-)联行汇差资金 │(付方余额)-525上年联行往来(收方余额)-531联行往帐(收方余额)
│-533联行来帐(收方余额)
───────────┼───────────────────────────────────
(四)上旬止应调出(-)汇 │643汇出汇款(有省辖联行往来的分行按科目余额的50%计算填列)
出汇款资金 │
───────────┼───────────────────────────────────
(五)上旬止总行多供应 │"(一)上旬止已调资金"-"(二)上旬止总行供应的拨(贷)款实际支用额
分行资金[(一)-(二)- │"-"(三)上旬止应调入(+)或调出(-)联行汇差资金"-"(四)上旬止应调
(三)-(四)] │出(-)汇出汇款资金"


───────────┼───────────────────────────────────
(六)上旬止总行少供应 │"(二)上旬止总行供应的拨(贷)款实际支用额"+"(三)上旬止应调入(+)或
分行资金[(二)+(三) │调出(-)联行汇差资金"+"(四)上旬止应调出(-)汇出汇款资金"-"(-)上旬
+(四)-(一)] │止已调资金"
───────────┴───────────────────────────────────
───────────┬───────────────────────────────────
计划项目 │ 计算依据和计算方法
───────────┼───────────────────────────────────
(七)本期止累计存(-)借 │累计存差资金额度计算方法:往年上交的存差资金+(往年上交重点建设
(+)差资金额度 │资金-往年返还重点建设资金)+(本期止上交重点建设资金-本期止返
│还重点建设资金)+1988年以来累计拨付分行的自有资金
│累计借差资金额度计算方法:往年总行拨补分行的计划内借差资金-
│(往年上交重点建设资金-往年返还重点建设资金)-(本期止上交重点
│建设资金-本期止返还重点建设资金)-1988年以来累计拨付分行的自有
│资金
───────────┼───────────────────────────────────
(八)上旬止借差行超计 │"(一)上旬止已调资金"-"(二)上旬止总行供应的拨(贷)款实际支用额"-"
划借用资金 │(三)上旬止应调入(+)或调出(-)联行汇差资金"-"(四)上旬止应调出(-)
│汇出汇款资金"-"(七)本期止累计存(-)借(+)差资金额度"

───────────┼───────────────────────────────────
(九)上旬止存差行超计 │"(二)上旬止总行供应的拨(贷)款实际支用额"+"(三)上旬止已调入
划上交资金 │(+)或调出(-)联行汇差资金"+"(四)上旬止应调出(-)汇出汇款资金
│"-"(一)上旬止已调资金"+"(七)本期止累计存(-)借(+)差资金额度"

───────────┼───────────────────────────────────
(十)预计本旬总行供应 │参考上旬止总行供应资金的实际支用额,结合业务部门提供的情况,测算本旬
资金的支用额 │的拨(贷)款支用进度和联行汇差及汇出汇款资金情况填列.
───────────┼───────────────────────────────────
(十一)预计本旬借用(+) │根据本行资金头寸和实际需要填列.
或上交(-)信贷资金 │
───────────┼───────────────────────────────────
(十二)本旬申请(+)或上 │"(十)预计本旬总行供应资金的支用额"+"(十一)预计本旬借用(+)或上
交(-)资金合计 │交(-)信贷资金"
───────────┼───────────────────────────────────
(十三)预计下一旬申请 │参考累计存(借)差资金额度,以及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结合总行
(+)或上交(-)资金 │供应资金的实际需要填列.
───────────┴───────────────────────────────────
───────────┬───────────────────────────────────
计划项目 │ 计算依据和计算方法
───────────┼───────────────────────────────────
补 充 资 料 │
───────────┼───────────────────────────────────
(一)上旬止人行往来存 │502人民银行往来
───────────┼───────────────────────────────────
款 │
───────────┼───────────────────────────────────
(二)上旬止同业往来 │507同业往来(付方余额)
───────────┼───────────────────────────────────
(三)上旬止库存现金 │518库存现金
───────────┼───────────────────────────────────
(四)上旬止借入人行年 │503借入人民银行资金(年度借款户)
───────────┼───────────────────────────────────
度性借款 │
───────────┼───────────────────────────────────
(五)上旬止借入人民银 │503借入人民银行资金(季节性借款户+日拆性借款户)
───────────┼───────────────────────────────────
行季节性、日拆性借 │
───────────┼───────────────────────────────────
款 │
───────────┼───────────────────────────────────
(六)上旬止拆入资金 │519同业拆入
───────────┼───────────────────────────────────
(七)上旬止拆出资金 │522同业拆出
───────────┴───────────────────────────────────
附式二:建设银行调拨资金通知单
单位:万元
┌─────┬────┬────┬─────┐
│调入行名称│ │ 金 额 │ │
├─────┴────┼────┴─────┤
│备 注: │ 签 章: │
│ │ │
│ │ │
└──────────┴──────────┘
负责人: 经办人: 制单日期 19 年 月 日
附式三:建设银行横向调拨资金通知单
单位:万元
┌─────┬───────┬─┬────┬───────┐
│调出行名称│ │调│ 全 称 │ │
├─────┼───────┤ ├────┼───────┤
│汇出日期 │ 年 月 日 │入│ 帐 号 │ │
├─────┼───────┤ ├────┼───────┤
│金 额 │ │行│开户银行│ │
├─────┴───────┼─┴────┴───────┤
│ 根据 行 年 月│调入行或上级行签章: │
│日通知,我行已将资金汇出. │ │
│ 调出行签章 │ │
└─────────────┴──────────────┘
负责人: 经办人: 制单日期 年 月 日
附式四:
建设银行越级调拨资金通知单
单位:万元
┌─────┬───────┬─┬────┬───────┐
│调出行名称│ │调│ 全 称 │ │
├─────┼───────┤ ├────┼───────┤
│汇出日期 │ 年 月 日 │入│ 帐 号 │ │
├─────┼───────┤ ├────┼───────┤
│金 额 │ │行│开户银行│ │
├─────┴───────┼─┴────┴───────┤
│ 备 注: │ 签 章: │
│ │ │
└─────────────┴──────────────┘
负责人: 经办人: 制单日期 年 月 日
附式五:建设银行转帐调拨资金通知单
主送: 行 抄送: 单位:万元
┌──────┬──────┬──────┬────┐
│转出帐户名称│ │转入帐户名称│ │
├────┬─┴──────┼────┬─┴────┤
│转帐日期│19 年 月 日 │金 额│ │
├────┴────────┼────┴──────┤
│ 备 注: │ 签 章: │
│ │ │
└─────────────┴───────────┘
负责人: 经办人: 制单日期: 年 月 日
附式六:建设银行临时借款通知单
单位:万元
┌─────┬────┬────┬────────┐
│借入行名称│ │ 金 额 │ │
├─────┼────┼────┼────────┤
│ 帐 号 │ │ 利 率 │ 月利率 │
├─────┼────┼────┼────────┤
│ 开户银行 │ │归还日期│ 年 月 日│
├─────┴────┼────┴────────┤
│ 备 注: │ 签 章: │
│ │ │
└──────────┴─────────────┘
负责人: 经办人: 制单日期: 年 月 日
附式七:建设银行上交业务资金通知
行:
根据你行资金头寸和占用我行资金情况,令你行于 年 月 日前
将资金 万元汇交我行,如逾期不交则按 %计收迟交费.
一九 年 月 日
附式八:调拨奖金清算通知单
行:
你行 年度会计决算已经审查完毕,请按本通知单第二项所列金额,
于 年 月 日办理清算转帐手续.
┌───────────┬────┬────┐
│ 项 目 │ 金 额│备 注 │
├───────────┼────┼────┤
│一.年末调拨资金户余额 │ │ │
├───────────┼────┤ │
│二.当年应转销支出合计 │ │ │
├───────────┼────┤ │
│ 中央拨款支出 │ │ │
├───────────┼────┤ │
│ 加:联行来帐(付方)余额│ │ │
├───────────┼────┤ │
│ 减:联行往帐(收方)余额│ │ │
├───────────┼────┤ │
│三.当年调拨资金结余 │ │ │
└───────────┴────┴────┘
资金管理部门章 填制日期: 年 月 日
会计部门章
附式九:调拨资金利息计算表
编报行名称:
┌───────────────────────┬────────┬────────┬────────┬───────┬────┐
│ 金 额 │ 月 份 │ 月 份 │ 月 份 │ 合 计 │利息(元)│
│ ├──┬──┬──┼──┬──┬──┼──┬──┬──┼───────┤(11)=(10│
│ │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10)=(1)(2)+( │)÷3× │
│ 项 目 │ │ │ │ │ │ │ │ │ │3)+(4)+(5)+(6)│ 利率 │
│ │(1) │(2) │ (3)│(4) │(5) │ (6)│ (7)│ (8)│ (9)│ +(7)+(8)+(9)│ │
├───────────────────────┼──┼──┼──┼──┼──┼──┼──┼──┼──┼───────┼────┤
│(一)已调资金 │ │ │ │ │ │ │ │ │ │ │ × │
├───────────────────────┼──┼──┼──┼──┼──┼──┼──┼──┼──┼───────┼────┤
│(二)总行供应资金的拨(贷)款实际支用额 │ │ │ │ │ │ │ │ │ │ │ × │
├───────────────────────┼──┼──┼──┼──┼──┼──┼──┼──┼──┼───────┼────┤
│(三)应调入(+)或调出(-)联行汇差资金 │ │ │ │ │ │ │ │ │ │ │ × │
├───────────────────────┼──┼──┼──┼──┼──┼──┼──┼──┼──┼───────┼────┤
│(四)应调出(-)汇出汇款资金 │ │ │ │ │ │ │ │ │ │ │ × │
├───────────────────────┼──┼──┼──┼──┼──┼──┼──┼──┼──┼───────┼────┤
│(五)总行多供应分行资金[(一)-(二)-(三)-(四)] │ │ │ │ │ │ │ │ │ │ │ │
└───────────────────────┴───────────────────────────────────────┘
┌───────────────────────┬────────┬────────┬────────┬───────┬────┐
│ 金 额 │ 月 份 │ 月 份 │ 月 份 │ 合 计 │利息(元)│
│ ├──┬──┬──┼──┬──┬──┼──┬──┬──┼───────┤(11)=(10│
│ │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10)=(1)(2)+( │)÷3× │
│ 项 目 │ │ │ │ │ │ │ │ │ │3)+(4)+(5)+(6)│ 利率 │
│ │(1) │(2) │ (3)│(4) │(5) │ (6)│ (7)│ (8)│ (9)│ +(7)+(8)+(9)│ │
├───────────────────────┼──┼──┼──┼──┼──┼──┼──┼──┼──┼───────┼────┤
│(一)已调资金 │ │ │ │ │ │ │ │ │ │ │ × │
│(六)总行少供应分行资金[(二)+(三)+(四)-(一)] │ │ │ │ │ │ │ │ │ │ │ │
├───────────────────────┼──┼──┼──┼──┼──┼──┼──┼──┼──┼───────┼────┤
│(七)本期止累计存(一)借(+)差资金额度 │ │ │ │ │ │ │ │ │ │ │ × │
├─────────────┬─────────┼──┼──┼──┼──┼──┼──┼──┼──┼──┼───────┼────┤
│(八)借差行超计划借用资金 │计算结果为正数时填│ │ │ │ │ │ │ │ │ │ │ │
│ ├─────────┼──┼──┼──┼──┼──┼──┼──┼──┼──┼───────┼────┤
│[(一)-(二)-(三)-(四)-(七)]│计算结果为负数时填│ │ │ │ │ │ │ │ │ │ │不计息 │
├─────────────┼─────────┼──┼──┼──┼──┼──┼──┼──┼──┼──┼───────┼────┤
│(九)存差行超计划上交资金 │计算结果为正数时填│ │ │ │ │ │ │ │ │ │ │ │
│ ├─────────┼──┼──┼──┼──┼──┼──┼──┼──┼──┼───────┼────┤
│[(二)+(三)+(四)-(一)+(七)]│计算结果为负数时填│ │ │ │ │ │ │ │ │ │ │不计息 │
├─────────────┴─────────┼──┼──┼──┼──┼──┼──┼──┼──┼──┼───────┼────┤
│(十)应收(+)或付(-)上级行利息 │ │ │ │ │ │ │ │ │ │ │ │
├───────────────────────┼──┼──┼──┼──┼──┼──┼──┼──┼──┼───────┼────┤
│ 合计[(六)+(九)-(五)-(八)] │ │ │ │ │ │ │ │ │ │ │ │
├───────────────────────┼──┴──┴──┴──┴──┴──┴──┴──┴──┴───────┴────┤
│ 备 注 │ │
└───────────────────────┴───────────────────────────────────────┘
注:1.本表按照"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业务资金调拨计划表"有关数字同口径填列.
2.存差行超计划上交资金利息=超计划上交资金÷3×(超计划上交资金利率-计划内存差资金利率)
3.借差行超计划借用资金利息=超计划借用资金÷3×(超计划借用资金利率-计划内借差资金利率)
公章: 负责人: 经办人: 编报日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

(2004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4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4〕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已于2004年9月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4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四年九月十七日

为保障和方便双方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交由国家邮政机构(以下简称邮政机构)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受送达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同意在指定的期间内到人民法院接受送达的;

(二)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

(三)法律规定或者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约定有特别送达方式的。

第二条 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其送达与人民法院送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条 当事人起诉或者答辩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确认自己准确的送达地址,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当事人拒绝提供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拒不提供送达地址的不利后果,并记入笔录。

第四条 送达地址确认书的内容应当包括送达地址的邮政编码、详细地址以及受送达人的联系电话等内容。

当事人要求对送达地址确认书中的内容保密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保密。

当事人在第一审、第二审和执行终结前变更送达地址的,应当及时以书面方式告知人民法院。

第五条 当事人拒绝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经人民法院告知后仍不提供的,自然人以其户籍登记中的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为送达地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其工商登记或者其他依法登记、备案中的住所地为送达地址。

第六条 邮政机构按照当事人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送达的,应当在规定的日期内将回执退回人民法院。

邮政机构按照当事人提供或确认的送达地址在五日内投送三次以上未能送达,通过电话或者其他联系方式又无法告知受送达人的,应当将邮件在规定的日期内退回人民法院,并说明退回的理由。

第七条 受送达人指定代收人的,指定代收人的签收视为受送达人本人签收。

邮政机构在受送达人提供或确认的送达地址未能见到受送达人的,可以将邮件交给与受送达人同住的成年家属代收,但代收人是同一案件中另一方当事人的除外。

第八条 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应当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

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在签收时应当出示其有效身份证件并在回执上填写该证件的号码;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拒绝签收的,由邮政机构的投递员记明情况后将邮件退回人民法院。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为送达:

(一) 受送达人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的;

(二) 受送达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其法定代理人签收的;

(三)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其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的工作人员签收的;

(四) 受送达人的诉讼代理人签收的;

(五) 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签收的;

(六)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的。

第十条 签收人是受送达人本人或者是受送达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签收人应当当场核对邮件内容。签收人发现邮件内容与回执上的文书名称不一致的,应当当场向邮政机构的投递员提出,由投递员在回执上记明情况后将邮件退回人民法院。

签收人是受送达人办公室、收发室和值班室的工作人员或者是与受送达人同住成年家属,受送达人发现邮件内容与回执上的文书名称不一致的,应当在收到邮件后的三日内将该邮件退回人民法院,并以书面方式说明退回的理由。

第十一条 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人民法院、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文书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受送达人能够证明自己在诉讼文书送达的过程中没有过错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

我院以前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